發展核武、制衡中國

 

壹、台灣當前的嚇阻性武力

甲、根據國防部報告書:a.作戰指導:「防衛固守、有效嚇阻。」

b.戰略構想:「不挑釁、不迴避。」

c.建軍方向:「嚇阻性武力」

 

乙、綜觀台灣目前國防政策:嚇阻

A:在戰略守勢的嚇阻性武器系統?強化整體空防、電子戰及配合制空、

制海、反登陸作戰需求,並籌建「低空層反戰術飛彈」系統。

B:在戰術攻勢的嚇阻性武器系統?致力於發展「雄風三型」超音速巡弋

飛彈。但不發展「核武、化武及中程飛彈」等攻擊性武力。

貳、中國對台灣採取「核武訛詐」的技倆

1999.9月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:「中國絕不率先使用核武,也不會

對無核國家,更不會對台灣同胞。」(鄭按:中國會不會以救台

胞為名,而以核武攻擊國民黨執政之「中華民國偽政權」?)

參、中國「不率先」使用核武的政策,不具實質意義

A.中國核武並非超強,自不會輕易率先。

B.中國不足以承受超強核武之報復,故不敢率先動武。

C.中國亦不敢對美核護傘內之國家或地區率先動武。

D.中國外交部說不會對台灣同胞使用核武,能相信嗎?

a.1996.3.台海危機,中國向台灣外海發射4M族飛彈。

b.1999.1.中國總理朱鎔基,第九屆人大政協記者會:導彈絕不瞄準台灣兄弟

姊妹。

c.據軍情資料:中國共有 200 M-9飛彈,射程600公里,

48 M-11飛彈,射程300公里,

總計248枚。其中100多枚部署在東南沿海,針對台灣!

d.對照國共和談歷史經驗,中國的承諾,誰信!?

e.遲浩田訪美,說:「我負責地講,天安門事件,沒死一個人!」

而根據最新解密美官方文件證明:「天安門事件,死2600人,傷7000

!」

f.江澤民發表江8點:「中國人不打中國人」,但百年來,殺中國人最多的,

就是中國人。

肆、中國可能對台採取戰術核武的攻擊

  1. 戰略核武─百萬頓級核子彈,應不致於。
  2. 若謂中國不顧國際輿論而輕易對台使用百萬頓級戰略核武,似嫌誇張,應

    不致於。

  3. 戰術核武㛢U頓級、千頓級(微當量),非不可能。
  4. a.1萬頓核武 半徑0.5公里,面積0.8平方公里,戰車隊(14輛)瞬間毀

    滅。

    b.10萬頓核武 半徑1公里,面積3.1平方公里的戰車連(50 ~100 輛)瞬

    間毀滅。

    c.千頓級(微當量)

    4萬公尺高的平流層引爆,所生EMP(強量電磁脈衝)

    足以熔斷電腦中積體線路,造成地面軍事設施的電腦和通訊

    系統失靈,癱瘓軍事指揮和金融系統。

  5. 嚴肅思考,面對現實

A.可能的情況:

a.中國以傳統武器攻台但受挫,則可能使用萬頓級戰術核武,扳回顏面。

b.中國為減少犯台時對其自身之損傷,仍先以戰術核武摧毀台灣重要基地

的有生戰力。

c.中國發動「點穴戰爭」,先以微當量戰術核武,癱瘓台灣國軍指揮系統

,弱化國軍抗力,再進行海空攻擊。

B.台灣的對策:

若未能保證排除上述可能,而美國又不提供有效反制的武器裝備,則台灣

必須自己擁有足以反制的手段,和有效的嚇阻。

伍、防禦性嚇阻與攻擊性嚇阻應同時兼顧

為了反制措施與嚇阻作用,台灣必須考慮飛彈、核彈頭與飛彈防禦系統間的弱

點存在。因為核彈頭通常以飛彈為載具,然而:

  1. 關於防禦性嚇阻:─僅能降低被攻損傷程度,例如:

A.TMD(低空層飛彈防禦系統)

雖可攔截大部分來襲的短程彈道飛彈,但非100 ﹪的保證;

  1. B.THAAD(高空層飛彈防禦系統),亦非100 ﹪的保證。
  1. 有賴攻擊性嚇阻:─具備等值報復實力,增強有效嚇阻,發展戰術核武,強化有效嚇阻力量,才是戰略效益極高的選項!

陸、台灣的核武抉擇

台灣是否發展核武?跡象顯示不但歷來台灣不停掙扎,國際間的研判也非一致

。因為:

A.極敏感,難抉擇,雙重困境。

  1. 1.國際社會的反對或制裁。
  2. 2.核原料的取得。

B.台灣的核武實力

1998中,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西格爾:「台灣已是門檻外的核武

國家。」

1. a.台灣先前核計畫,美不斷阻撓;

b.1988張憲義叛逃事件;

致使台灣一直無法完成建造核武的最後階段;

  1. 2.但是,曾經利用加拿大1969提供的核子反應器處理用過的核燃料,可能
  2. 存有足以製造23枚核彈的鈽原料。
  3. a.以現有的武器級原料,台灣的軍事科技在三、四個月內應可以製成核彈
  4. b.即使美國放棄台灣,台灣最多一年就能建造出提煉鈽的再處理廠。
  5. C.戰略需求與對策

  6. 1.是否選擇發展核武,非屬公開討論層次,而是取決於戰略考量與政府層峰
  7. 的決心;
  8. 2.若肯定方向正確,則應繼續研發,並實際製造,同時對外極力否認,像兩
  9. 蔣時代一樣。
  10. 柒、全民心防、抵抗意志、獨立建國

    A、嚇阻必靠實力

    1.嚇阻的真諦在於維持和平,確保安全,而凡此皆需實力做後盾。

  11. 2.中國可能動用核武犯台,台灣絕對需要有效嚇阻的實力。
  12. 3.若台灣仍有美軍協防時代的核子保護傘,則台灣可以不需核武;否則台
  13. 灣必須自保。
  14. 4.台灣需要達成安全戰略上有效嚇阻的目標,而非不知道更高尚的反核理
  15. 由。
  16. 5.環保固然重要,但中國若來毀滅,又何足以奢言環保?!抵抗中國,自
  17. 主自強,而後台灣才有環境可保護也!
  18. 6.最近APEC台灣之忍辱,正是國際外交專講實力之顯例,只講高雅的身段
  19. 或矜持,並未能換取實質安全的保障。
  20. B、獨立建國的契機

    A)危機與轉機

    1.不嚇阻,不獨立建國,則台灣勢必續受威脅,維持現狀等於投降。

    2.19992005,是台灣由安入危的危機期,1999是台灣傳統兵力最強的

    一年,2000的總統不能不掌握契機,扭轉乾坤,尋求獨立建國;2005

    年,會是中國兵力超越台灣的開始,中國屆時可能真的武力併吞台灣

    2000年的總統,不能不嚴加警惕,未雨綢繆。

    3.居安能思危,危機即轉機。

    B)自立與自強

    1.嚇阻中國併吞的最有效方法,端在於徹底展現誓死捍衛台灣的決心,

  21. 以及必然反擊報復的意志,讓對方體認挑啟戰端的代價。

2.就算嚇阻失效,台灣為生存計,更要劇烈抵抗,使對方提高戰爭風險

和損失。

3.愈拖延衝突的過程,愈能增加國際軍事干預的機會,對台灣有利。

4.國防信心與抗敵意志,才是無形戰力,才是最強大的嚇阻力量。

 

捌、結

 

2005年,是台灣安危的臨界點,200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,是政策辯論的關鍵期,「發展核武,制衡中國!」建國黨總統候選人鄭邦鎮,認真地在此呼籲台灣人,嚴肅地思考、討論。

回 首 頁